現代牧業有機飼草料管理實踐
缺水地區種植方式
- 圣牧草業為向公司提供30萬噸種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的青貯,占據了公司總需求量的10%;
- 北大荒集團向公司提供了18萬畝的有機大豆。有機大豆全部采用旱地種植,依靠自然降水進行灌溉。這種種植方式有助于保持土壤結構和肥力,提高土壤健康,同時增強了農業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,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。
用水管理合作實踐
圣牧草業已經成功地將現代科技融入其農業生產之中。目前,圣牧草業與以色列耐特菲姆合作,在2.5萬畝有機土地上使用了小流量滴技術和智慧農業系統,提升了水資源使用效率。
節水原理:
- 利用物聯網技術,安裝傳感器監測土壤溫度、濕度、pH值、EC值等關鍵參數,實時采集農田數據,為灌溉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依據。
- 應用智能滴灌控制系統,實現灌溉的自動化管理。根據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條件自動調整灌溉計劃,減少人工干預,提高灌溉的精確性和效率。
- 通過智能決策支持系統,結合作物生長模型和環境數據,制定精準灌溉方案。這樣可以確保在正確的時間、地點提供適量的水分和養分,避免資源浪費,提高水資源利用率。
- 利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,實現滴灌系統的遠程監控和管理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遠程查看農田狀況,及時調整灌溉計劃,同時進行系統的維護和管理。
用水數據情況
圣牧草業所屬10萬畝土地向現代牧業專屬供應約30萬噸青貯,全年約澆灌10次。通過使用小流量滴灌管和智慧農業系統,每噸青貯可節水16噸,每噸青貯玉米約使用130噸水。
化學肥料和農藥
公司有機原料生產均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,依賴于作物輪作、綠肥、堆肥、生物害蟲控制和其他管理措施來維持土壤肥力和控制害蟲和雜草,旨在促進生態平衡、保護環境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。2023年采購有機農業原材料約31.5萬噸,共需26.3萬畝有機種植基地,其中:
- 采購有機原料約3.5萬噸,其中1.5萬噸有機豆餅,0.6萬噸玉米、1.4萬噸其他原料,約需17萬畝種植基地;
- 采購有機粗飼料約3萬噸,其中0.6萬噸有機苜蓿,0.7萬噸燕麥、1.7萬噸秸稈,約需1.3萬畝種植基地;
- 采購有機青貯25萬噸,約需8萬畝種植基地,種子過程要求全部按照有機標準執行。